研讨 / DISCUSSION

您的位置: 首页 > 研讨 / DISCUSSION
广州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发展方向与策略座谈会纪要


近日,由广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研究院与广东省国有资本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广州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发展方向与策略座谈会在广东社会科学中心举行。广州市国资委原书记、主任张连广,广州市国资委副巡视员陈江正,广州国资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高东旺,以及来自广州地区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共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本会会长梁军主持。

召开本次座谈会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完成“广州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多方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该课题由市国资委委托研究,对广州国资国企自2005年市国资委成立以来的改革创新发展实践进行总结,要求系统提出新一轮广州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努力方向和措施建议。一方面,明确和坚持具有广州特色的经验做法,另一方面,借鉴学习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并结合广州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缩短差距、补足短板的具体举措。

座谈会举行适逢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与会领导和专家结合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的有关表述,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改革创新建议。

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南方民间智库副主席彭湃研究员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谈了对广东国企改革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现状的思考,他着重谈了九点看法:一是厘清国有企业出资人的定位和作用的问题;二是划清国有资本布局,特别指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其国资布局能否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吻合起来;三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四是加强党的领导,怎样把党的领导作为有利资源推动企业健康运作和发展?五是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如何合作发展;六是国有企业如何分类管理,适时适当发展员工持股,实行党员领导干部终身追责制;七是国有资本结构问题,哪些行业需要进入,有所作为?哪些行业需要退出,优化布局?八是党管人才方面如何突破“旋转门”体制机制桎梏,国企能够举贤不避亲,选贤任才;九是能否构建国资信息平台,实现对国企投资资金的有效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先生从研究文本出发,谈了四点建议。一是文本结构需要调整优化。例如第一章和第九章主旨相近,可以考虑合并;第三章关于市场改革方向的论述,与第五章第五节内容有部分重复,可以考虑将其进行分拆重新整合;二是研究内容需要偏微观,创新建议要有依据,具有可操作性。改革创新上适当借鉴国内外包括民营经济的一些做法,落实一些具体的改革创新实践;三是紧紧抓住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新体系这条主线;四是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需要从规范董事会管理角度出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体系。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教授认为本研究需要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述,围绕“特色”两个字,强化或深化发展思路。刘教授提到原先信奉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与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现状并不契合,因为我国国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体量大,党组织不管是历史经验还是现实都是一种必然存在,将党建融入企业发展中,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他强调党组织在国企中是一种天然的存在。党组织在治理结构理念里是天然的组成部分,要旗帜鲜明地建设具有广州特色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其次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社会上关于国有企业“国进民退”的争论一直存在,反映出社会仇富心态比较严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转国有资本金进入社保账户”,这句话没有实施落地。但无论是国企的分红还是划转资本金,一定程度上都能够缓解社保运行的空账缺口,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实现全民所有制。最后关于企业家队伍建设,他提出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是公司的崛起,一个公司的崛起一定是企业家精神的崛起,最终指向创新的崛起。让企业家多挣钱,让有才能的企业家获得市场化报酬,按生产要素分配,才能真正让有责任的企业家大展拳脚,为国资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广州国资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高东旺先生从国有企业的定位层面重点谈了两点看法,一是从国家层面的定位来说,本次课题研究一定要体现十九大精神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论述内涵,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这一主旋律。二是从地方层面的地位来说,国企定位要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跟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升级和未来战略投向形成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生态体系。国企未来发展必须做好功能定位,优化结构布局,做好资源分配,盘活存量,增量投入,特别是做好体制创新,做好政策顶层设计,朝着市场化的道路前进。最后提出国企的创新发展思路要紧跟国家发展战略,鼓励和推动企业走出去,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

广州市国资委原书记、主任张连广先生提出本次座谈会恰逢十九大刚刚闭幕,是一次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贯彻十九大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精神的一次非常意义的座谈会,勉励课题组向广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他指出广州市委、市政府和广州市国资委在充分肯定过去成绩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更上一层楼,使广州的国有事业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一方面需要对国资国企发展成果做好归纳和宣传,改变过去对“一卖了之,一股就灵”的广东经验的误解。广东和广州不但保护了一大批国有资产,并且还做的有声有色,广州国资呈成几何数量的发展速度充分说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州国企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瞩目的,符合党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所以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的发展路线。

另一方面需要规划好国资国企下一步发展路径。按照十九大的要求,加速国企发展。其命题来源于党中央一直坚持的“两个坚定不移”这一主心骨。国资委作为政府特设部门,更需要专注于管理好国有资产。关键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国有企业定位。广州国有企业到底应不应该存在大批量的国有企业,存在有什么好处?广州国资在广州中心城市发展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他认为一方面是政府或社会主办的负责基础性或保障性工作需要国有企业来担当,此类事业利小但责任重,对广州市发展起到基础性和稳定性作用;其次更重要的一点是广州市要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实力,国有企业需要做贡献。

二是国企发展抓手。国企结构调整和产业运作,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需要通过国有企业集约促进发展,关键是资产集约和政策扶持;通过市场化要资源,通过引进战略投资伙伴、融资等资本运作方式,盘活资产,立足于企业内部的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一种有效的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形成长效的激励机制,使企业经营者在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取得他应有的收益和价值体现,本课题研究需要从现有的“限薪”环境下,找准突破口,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突破性的建议和意见。

三是国资委定位问题。国资委要履行好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专事国资管理,加强层级管理,下放经营自主权。

中民投健康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施少斌先生从国有企业布局和发展方式角度,提出思考:一是国有企业哪些可以完全市场化,哪些可以部分市场化,哪些不能民营化私有化只能国有独资;二是用合伙人的思想推动国企改革,通过建立企业内共生共荣的体系,合伙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回报,承担相应的责任;三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实现产学研一体。国企改革一定要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资本推动,打造国企发展平台,实现创业创新创造创富;四是国有企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涉及国计民生的领域政府需要发挥作用,把稳定一切作为出发点;五是政府或者说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监管需要做到有效监管,适度松绑。

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研究所原所长林平凡研究员围绕课题文本,重点指出四个方面不足之处:一是课题涉及面较广需要收拢;二是重点比较分散,需要突出重点,侧重梳理国企发展方向和策略的时效性;三是广州国资国企特色不够突出,需要提炼广州国资国企的特点;四是层次不清,哪些是大方向的顶层设计,哪些是落实保障措施,哪些是最关键的问题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都要搞清楚、弄明白。

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张浩教授从省属国企党建具体案例切入,指出国企的领导体制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对国有企业的党建如何与企业治理融会贯通,付之实践提出思考。国企党建工作既要坚持党的领导要一以贯之,又要坚持现代企业建设也要一以贯之,如何将两者融合是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很重大的课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系主任齐瑞福副教授解读十九大后国企改革面临的新形势:一是党建工作要纳入国企章程;二是国企党委的作用要更加突出;三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趋势;四是国企高管的有效激励机制建设;五是新型全球化形势下国企的改革发展。

他强调国企需要实行分类考核,但与之相配套的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却迟迟不见起色,一方面是国企领导的价值非常难以判断,另一方面是激励的适用性也不一样。那么,如何破解激励机制呢?他认为可以考虑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国有企业当家人需要树立为党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奉献精神,强调精神性内嵌;二是建立有效适度的后续补偿机制,即终身收益机制;三是开展资本运营包括资产证券化,利用省内平台实现国有资产证券化;四是破解人才“旋转门”难题,在国企治理体系中内嵌国企党建理念;五是构建国资监管信息大系统,基于大数据开展国企经理人的业绩考核制度、分类考核、补偿机制、员工持股和诚信机制等工作,实现业务保障和思想保障。